2020年8月26日 星期三

 

高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數學科【海洋教育議題】融入教學教案設計

 

學習領域/學科

數學科

教學對象

高職二年級

單元名稱

拋物線

教學時數

2節課(100分鐘)

教材來源

數學(C)(台科大圖書)

設計理念

一、透過主題式的海洋文化、海洋資源等海洋教育議題,來與數學相結合。

二、利用拋物線的單元,來讓學生學習該課程相關內容,並連結於所提供之活

    動設計,使學生能應用的生活知識上。

 

教學資源

一、筆記型電腦

二、投影機、電視

三、學校提供之無線網路

 

教學研究

學生條件分析

1.  學生於國中階段已學習過一元二次的配方法。

2.  對於座標的繪製與標示,有顯著的概念。

各節教學重點

1節:以學習過之相關二次曲線知識為起點,導入一元二次配方法等作法,

再延伸至拋物線的結構內容,如:準線、對稱軸、焦點、頂點、正焦

弦等課程。

2節:引用海豚或其他海洋魚類之跳躍方式,去讓學生做對比,感受拋物線

呈現的美感,並藉機說明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學習目標

一、認知

1.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拋物線的相關結構。

2.利用情境將海洋教育融入拋物線的課程中,使學生明白其關聯性。

二、情意

1.結合生活經驗,具體領悟拋物線所體現的美感。

2.涵養學生的海洋知識與情感。

三、技能

1.能在座標平面上繪製出拋物線。

2.能計算出拋物線的頂點、焦點、準線和對稱軸等課程內容。

3.能將曲線圖形運用的生活相關事物上。

領綱素養

學習內容

S-11-06

拋物線

核心

素養

V-U-B3

藉由繪圖操作使學生涵養對藝術之欣賞、創作的能力,進而創作與發揮創意。利用幾何圖形與曲線之變化,運用線條的韻律、造形的構成、對稱、平衡等,並能於生活中對於美善的人事物進行鑑賞。藉由日常情境中自然界的圖像與媒體的視覺,從中了解數學的關聯性。

學習表現

1-V-1

能夠理解所學習的數學概念、運算與關係

1-V-4

能夠連結並應用數學的概念、程序或方法到日常生活或專業學科情境

2-V-1

能夠運用計算機或各項科技工具,處理數學、日常生活或專業學科領域的問題(包括學習與應用)

學習目標代號

教學歷程

教學

時間

教學

資源

教學

評量

 

一、導入活動

()教師方面:

1.自製拋物線繪圖

2.簡易道具

3.海豚跳躍的YOUTUBE影片一則

 

()學生方面

1.進行分組,以每組4~6人為共同學習夥伴

2.教科書,翻至拋物線單元

 

二、開展活動

()引起動機:

1.利用手邊物品,諸如板擦、課本等物,簡易

  說明拋物線原理。

2.讓各小組舉手分享還有哪些事物是與拋物

  線有關?

3.  導入在國中端曾學過的相關概念

 

()課程講解

1.介紹拋物線的組成結構,準線、對稱軸、焦

  點、頂點、正焦弦長等基本要項。

2.在黑板上繪製出圖形,並說明有分開口向上

  或下和開口向左或右等四種圖形。

3.針對圖形不同來說明如何區分,並讓同學相

  互討論以加深印象。

4.配合學習單題目同時進行

 

()提出疑問與探討

1.學生各組討論並提出疑問。

2.老師回饋,並解答疑惑。

 

三、綜合活動

()觀看影片

1.海豚的圈圈Demo

2.讓學生上台分享觀後心得,並提醒學生留意

  跟課程內容的關聯性。

3.當小組分享完後,立即給予回饋,並適時導

  入課程主題。

4.說明海洋各方面的相關內容,如海洋文化或

  生態等,並問學生對於海洋的看法,可進行

  小組討論並寫在學習單上。

 

 

 

 

 

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20分鐘

 

10分鐘

 

5分鐘

 

10分鐘

 

 

5分鐘

5分鐘

 

 

4分鐘

6分鐘

 

5分鐘

 

 

10分鐘

 

 

 

 

 

 

簡易小物

 

 

 

 

 

 

 

板書

 

 

 

 

 

 

 

 

 

 

影片

 

 

 

 

 

 

 

 

 

 

 

 

實作

評量

 

口頭

評量

 

 

 

 

 

 

 

 

學習單

 

 

 

 

 

 

 

 

口頭

評量

 

 

學習單

附件清單及延伸學習

學習單(或評量工具)

1.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教育部(10610)

2.海豚的圈圈Demo _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n2UZvuFd4

3.拋物線課程學習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