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好每一個學生—有效的補救教學
一、
認知方面
可以藉由簡單的問卷調查,給予學生去填寫他們在學習上所想要獲得的東西、在學習上有遇到那些困難、個人的家庭與健康因素是否會影響到學習…等。先試著去了解學生的各方面,再著手去解決面對的問題。
上課不專心聽講或大聲喧嘩,是不是在教學內容上無法讓學生產生興趣導致,如果我是李老師的話,我會試著舉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生活實例來做說明,當事例牽扯到生活時,較能讓學生有興趣去聽講甚至可以激起學生發問問題,再看問題的面向給予解答並試圖導引至課程所相關的部分。
若學生的家庭因素導致學習意願低落,可透過導師協助與家長溝通了解,大部分的家長還是希望學生在校能用心學習,不希望家庭的各項因素致使學生放棄學習的。
二、
情意方面
低成就的學生常感到自己就是學習力不強,所以才需要接受補救教學,當其越想越失望時就更不願意去學。
教學者可以針對學生所思所想的方面,來給予適時的開導,甚至可以舉一些較有名氣的名人為例,而這些名人當初也是學習慢或學習力不好,但透過努力或之後的補救學習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將來,試著來注入一些學習上的助力來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當學生開始想試著去學時,先給予一些簡單例子來讓學生可以順利解答出,當學生開始有成就感時,再慢慢加深課程的內容,不求學生能學得多,而是該以他們能學到能帶得走的學習為主體,那所進行的補救教學才有實質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